n130210

1648年,豪格作为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39岁。多尔衮一纸命令,将豪格幽禁在牢,不

1648年,豪格作为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39岁。多尔衮一纸命令,将豪格幽禁在牢,不到两个月,豪格抱憾离世,死因离奇。 谁能想到曾经战功赫赫、威震四川的肃亲王豪格,最终39岁死在了监狱了? 并且死状十分凄惨,至今死因成谜。 他尸骨未寒,妻妾却被亲叔叔多尔衮及其兄弟瓜分殆尽。 而豪格临死前,诅咒多尔衮“多病无福”竟在两年后成为了现实。 难不成是有什么人帮助他吗?还是“因果好轮回”呢? 咱先来聊聊豪格这个人。 他作为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,本是大清江山最无可争议的继承人。 并且,他自小对弓马娴熟,成年后更是随父征战,立下赫赫战功。 年仅二十出头便晋封和硕肃亲王,掌户部事,深受父亲信任与栽培。 崇德年间,他身经百战,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统兵一方,都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袖气质。 他的正蓝旗,加上父亲皇太极掌控的两黄旗,构成了当时八旗中最强大的势力集团。 在许多人眼中,帝位自然而然的就是他的囊中之物? 然而,1643年,皇太极的猝然离世,掀起了滔天巨浪。 皇太极因为生前未立储君,这给了蛰伏多年的多尔衮千载难逢的机会。 多尔衮,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,皇太极的异母弟弟,是豪格的亲叔叔。 而多尔衮却与皇太极早就有了仇恨。 皇太极当年为了巩固权位,逼迫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殉葬,令年仅十几岁的多尔衮三兄弟痛失至亲。 这下子好了,杀母之恨多尔衮怎么可能不报呢? 皇太极死后,一边是豪格,代表着皇太极的嫡系和众多满洲贵族的期望,手握正蓝旗并得到两黄旗大臣如索尼、鳌拜等人的坚定支持。 实力派济尔哈朗也倾向他,甚至代善都表态支持。 另一边则是多尔衮,睿亲王,在多年征战中积累了巨大威望和人脉,拥有自己的两白旗力量,加上两个同胞兄弟阿济格、多铎,实力亦不容小觑。 双方都有着一定的势力,在八王议政的会议上激烈对峙。 然而,命运的转折点,在于豪格的“谦逊”。 关键时刻,面对代善等人的拥戴提议,豪格出于犹豫或客套,竟说出了“福小德薄,非所堪当”的自谦之辞。 这句话成了多尔衮的救命稻草! 多尔衮立刻抓住机会,高声宣布豪格“无继统之意”,瞬间瓦解了豪格阵营的部分凝聚力。 随即,多尔衮开始提议拥立皇太极年仅六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。 并且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自己共同辅政。 这个提议巧妙地避开了两强直接火拼的风险,得到疲惫不堪的宗室王公们接受。 就这样年仅六岁的福临登基,而幕后真正的实权,则落入了“皇叔父摄政王”多尔衮手中。 豪格的一念之差,满盘皆输。 坐稳摄政王之位后,多尔衮开始了自己的复仇。 他的第一个目标,是剪除豪格的羽翼并打击支持者。 首先被排挤的是济尔哈朗。 多尔衮开始编织罪名,将济尔哈朗由亲王降为郡王,罚银夺权,最终远派打仗。 接着,多尔衮利用党羽构陷,不断压缩豪格的政治空间。 1644年,便以豪格在背后议论自己、语出不逊等罪名,由何洛会等人“告发”,将其削爵囚禁。 虽经小皇帝福临以绝食相求,豪格得以短暂释放并恢复王爵,但元气大伤,地位一落千丈。 但是,多尔衮怎么可能会放过豪格呢? 1646年,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在四川势大,成为清廷心腹之患。 多尔衮便派豪格出征四川,这步棋简直是致命的。 豪格打赢了,是为朝廷解决麻烦,打输了或战死了,则正中下怀,借刀杀人。 然而,豪格毕竟是豪格,在战场上,他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。 1647年初,他手射杀了张献忠,横扫四川全境,仅用一年多时间便平定了这块战略要地。 然而,1648年,当豪格凯旋回京,多尔衮却精心准备了“隐匿部下冒功”及“提拔罪人亲属”两项罪名。 这一次,豪格被褫夺一切爵位,锒铛入狱。 1648年四月,豪格的生命终止,年仅三十九岁。 豪格死了,但政治清算仍在继续。 这位曾经显赫的亲王尸骨未寒,他的府邸便被查抄。 豪格留下的妻妾,他的正妻博尔济吉特氏,也就是是多尔衮原配的妹妹,被多尔衮本人纳为五福晋,据为己有。 另外的侧福晋则被多尔衮的兄弟阿济格以及济尔哈朗等人强行瓜分。 据说,豪格死前对多尔衮发出了诅咒:“多病无福!” 这不仅是对仇敌身体状况的讥讽,更像是一种带有预言性的报复。 1650年八月,位极人臣的多尔衮在出猎时从马背跌落,身受重伤,紧接着便在十二月溘然长逝,死时不过三十九岁,离他登上权力顶峰仅一步之遥。 两年后,当顺治帝亲政,多尔衮便遭遇了比豪格更彻底的清算。 被削爵抄家,掘墓鞭尸,他为其母追尊的皇后封号也被褫夺,牌位移出太庙。 曾经权倾天下的“皇父摄政王”,落得个身败名裂、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。 而豪格,则在同年被顺治平反昭雪,追复肃亲王爵位,并谥“武”。 豪格的一生,本该拥有继承者的身份与实力,却在因一念之差痛失良机,步步错失良机。 主要信源:(文献——《清史稿·卷二百十九·列传六》)